每日一练 | 教资笔试打卡DAY 18
距离教资考试只剩3个月!小伙伴们每日坚持刷题了吗?今天也和德诚教育服务中心打卡教师资格证,一起来看看今天的题目吧!
题目
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你那个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惯性原则
4.以下不属于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理论观点的是()。
A.人力资源的再生产仅仅是一种消费
B.提高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C.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的主要资源
D.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为依据
5.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答案
1.选D。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2.选A。
【解析】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3.选A。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4.选A。
【解析】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5.选C。
【解析】由文段可知,人口密度的含义并没有发生演变,之前表示的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后面也是,只是因为其表现力不够,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些补充性密度指标,A项“人口密度含义的演变”表述错误,且文段的重点并非阐述出现补充性密度指标的原因,故排除A项;文段并未描述补充性密度指标产生的过程,排除B;D项明显不是文段要说明的内容,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师资格证的信息,或者相关的备考资料,都可以咨询德诚教育服务中心,我们会一一为您解答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