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巧:教资的综合素质的作文怎么写不会偏题?
相信考生们对教师资格证的课程都已经很了解了,也已经正在紧张的备考中,下面小编就给各位考生提供一些知识点,供大家了解参考。
考2019教资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教资中有一门公共课程叫做《综合素质》而其中有一道题是作文,这个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吧!从小到大,那一次语文考试都少不了,虽然接触的比较久也比较多,但写作对于大家一直以来都是个问题,而到了现在,由于大学里面很少写作,因而变得比较陌生,反而还有点害怕它!但接下,小编就想教大家一招:如何写作不偏题。
一、审清题目
1、审文体
着重看要求写的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近年多考查议论文写作。
2、审题型
写作题型分为以下几类:
例: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例:请以“宽容”“仁爱”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例:以“生活因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2014下半年真题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的,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的时候突然来访。”
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用规范的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3、审要求
主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要素:
1字数要求
2拟标题、取材、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及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3其他特殊要求
二、明确立意
明确立意的几种方法:
1、关键词句法
2、概括审题法
当出现几则材料时,通过综合、概括的方法来确定立意,审题时需要准确捕捉到几则材料的共同点。
3、寻求互补法
若一段材料中包含两种分歧的观点,仔细分析,发现二者互补。尤其在教育领域,不一致的观点很多,一般要综合起来全面考虑才是正确的。
4、由果溯因法(推究原因)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案例型、故事型的材料。审题时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5、舍次求主法
适用于牵涉许多人和事的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